U型硅碳棒溫度變化率
剛開始通電加熱時,系統往往要消耗比較大的能量在系統內部建立某種熱平衡狀態,然后才會平穩的升高U型硅碳棒溫度。如果開始加熱就讓程序自動跟蹤給定的U型硅碳棒溫度曲線,不僅會使系統的初始超調量過大,而且系統還要耗費一定時間來校正。所以開始啟動運行時不讓程序跟蹤給定的U型硅碳棒溫度值,U型硅碳棒溫度給定曲線沒有附加額外控制條件,仍然在采樣時刻產生給定的U型硅碳棒溫度值。
這段過程和系統的輸出大小沒有必然的聯系,持續的時間也大致相同。其U型硅碳棒溫度變化率一般低于給定的U型硅碳棒溫度上升率,所以無論給定的曲線的變化率是多少,我們都可以采用某個合適的輸出值,100%的輸入功率是對高溫段的電功率,低溫段輸入功率遠小于100%,約在20%-60%之間。
當到達A點時,偏差不再增加,偏差變化率從正變為負,實際曲線開始跟蹤給定曲線,此時輸出大小由FUZZY-PID來控制。
開始加熱階段結束,進入U型硅碳棒溫度上升階段,從A設定點開始,U型硅碳棒溫度開始跟蹤給定的U型硅碳棒溫度。首先比較e,和編,如果e Eps即到達B點,若計算所得的輸出值小于最小幅度,則設定輸出值為最小限幅,否則執行PID算法程序,若輸出值大于最大限幅,則設定輸出值為最大限幅。當實際曲線和給定曲線相交(即偏差為匆后,輸出設定為零,當實際曲線再度靠近給定曲線時,即偏差變化率小于0時,如果在C點e<<_幾,為了使兩曲線相交后不偏離太遠,應該提供超前的輸出量,此預輸出量比最小限幅值還要小,然后當運行到D點和實際U型硅碳棒溫度相交后,偏差變為正值,實際U型硅碳棒溫度小于給定U型硅碳棒溫度,應盡快升高U型硅碳棒溫度,采用最大輸出值加熱到E點,使U型硅碳棒溫度有足夠的上升慣性;E點之后,開啟Pm算法程序,輸出值遞減;F點和B點的特性是一致的,這里E點的處理方法和B點處的處理方法也是一致的。所以加熱升溫階段的算法變化和偏差的變化一樣表現周期性的特點。
首先是接近恒溫時候的處理。升溫過程快要結束,系統U型硅碳棒溫度即將達到設定的恒溫值時,如果不加入智能化算法,當實際U型硅碳棒溫度達到恒溫值時,停止加熱,系統由于其自身的加熱慣性,U型硅碳棒溫度仍然會上升,而且上升的幅度會比較大,造成偏差遠遠超過系統允許的范圍。所以應該提前減小U型硅碳棒溫度的變化趨勢,當U型硅碳棒溫度升到G點,U型硅碳棒溫度為TO-0T就應該提前減小U型硅碳棒溫度的變化趨勢,如圖3-7所示,使U型硅碳棒溫度緩慢上升,即輸出值為最小值,比最小幅度還要小的限幅值,直至到達恒溫的U型硅碳棒溫度值。然后是恒溫階段的處理,這時要修改系統的最大限幅值和最小限幅值,這里的最大限幅值應該比較小,因為此時系統不再升溫。恒溫階段相對于升溫階段容易處理一些。理想情況下,加熱的量等于散熱的量,所以最大限幅和最小限幅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。
- 上一篇:等直徑硅碳棒模糊控制規則的設計 2021-03-26
- 下一篇:常用LED硅碳管來顯示各種數字或符號 2021-04-01